国家能源局:创新风电投资建设!大力推进乡村风电开发!
发布时间:2022-08-16 点击:1439
以下内容摘自风能专委会
8月12日,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CWEA)与浙江运达风电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分散式风电技术研讨会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王大鹏表示,《“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明确要求,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在大力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的同时,在东中南部地区积极推进风电和光伏发电分布式开发,明确提出在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油气矿区及周边地区,积极推进风电分散式开发,重点推广应用低风速风电技术,合理利用荒山丘陵、沿海滩涂等土地资源,在符合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前提下,因地制宜推进东中南部风电就地、就近开发。
下一步,将创新风电投资建设模式和土地利用机制,重点实施“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大力推进乡村风电开发,鼓励村集体利用存量集体土地通过作价入股、收益共享等机制,参与分散式风电项目开发。目前,正在组织编制“千乡万村驭风行动”方案,争取尽快推动实施。推动分散式风电发展还需要各方面支持和保障,后续我们将积极推动规划和政策的落实、落地,为分散式风电发展提供更好的政策保障。
原文见下:
政策引导、创新引领,推动分散式风电高质量发展
——分散式风电技术研讨会在青岛举行
2022年8月12日,分散式风电技术研讨会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会议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CWEA)与浙江运达风电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来自国家能源局、部分省市能源局、风电企业和科研院所等的200多位代表,出席了这场盛会。
本次研讨会重点解读了国家和各地在中东南部地区风能开发的规划构想,探索分散式风电助力乡村振兴、落实国家“千乡万村驭风计划”的途径,探讨分散式风电开发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等,助推分散式风电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和落实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作出积极贡献。开幕式由浙江运达风电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陈棋主持。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王大鹏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他表示,2021年年底我国陆上风电装机规模已经突破3亿千瓦,海上风电跃居世界第一;平均利用小时数达到2246小时,同比增加148小时。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分散式风电发展还比较缓慢。据行业统计,截至2021年年底,分散式风电装机仅约1000万千瓦,在风电装机中的占比还比较低。特别是在今年上半年新增风电装机中,以集中式风电为主的“三北”地区新增装机占全国的84%,分散式风电发展任重道远。分散式风电单体规模较小,建设周期短,开发方式灵活。相比大型基地,分散式风电不受特高压输电线路制约,可以就近满足能源需求及负荷响应,基本不存在消纳问题,是实现东中南部地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的重要支撑。
为此,《“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明确要求,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在大力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的同时,在东中南部地区积极推进风电和光伏发电分布式开发,明确提出在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油气矿区及周边地区,积极推进风电分散式开发,重点推广应用低风速风电技术,合理利用荒山丘陵、沿海滩涂等土地资源,在符合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前提下,因地制宜推进东中南部风电就地、就近开发。
下一步,我们将创新风电投资建设模式和土地利用机制,重点实施“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大力推进乡村风电开发,鼓励村集体利用存量集体土地通过作价入股、收益共享等机制,参与分散式风电项目开发。目前,我们正在组织编制“千乡万村驭风行动”方案,争取尽快推动实施。推动分散式风电发展还需要各方面支持和保障,后续我们将积极推动规划和政策的落实、落地,为分散式风电发展提供更好的政策保障。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表示,大叶轮、高塔筒等风电技术的进步,使低风速地区的风能资源具备了可开发的经济性,风电技术创新为中东南部能源负荷中心实现双碳目标、保障用能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针对分散式开发中的土地、并网、开发模式三大制约因素,风电企业要提高认识,加大宣传力度,应特别强调风电是最节地的能源电力形式。
同时,要研究好土地方面的相关政策,只要在土地政策上取得重大突破,分散式风电的开发空间才会极大地得到拓展;分散式风电并网方面还存在很多与实际发展不相符的要求,手续繁杂,希望国家能源局能督促国家电网一起出台分散式风电的并网政策;在开发模式上将风电开发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让利于民,为实现乡村振兴、提高村集体收入、巩固基层党组织的执政基础、改变乡村面貌作出贡献。
土地是制约我国分散式风电发展的主要阻碍之一,针对于此,主办方特别邀请了研究机构和企业的专家做专题演讲。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开发利用所所长、研究员侯华丽,围绕风电节地技术模式、案例及配套政策做了专题报告。她表示,风电企业要加强风电节地技术模式研发和应用,科学选址、优化布局,减少土地占用,提高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和效率;风电行业要充分了解、严格遵循相关政策要求,研究细化、有效运用现有相关用地政策,包括地方的创新措施;政府及行政主管部门可结合双碳目标和乡村振兴战略,加强针对分散式风电用地政策和管理的地方实践探索,不断规范、完善风电用地政策。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10.070, -0.05, -0.49%)新能源部副处长冀昊在《我国分散式风电发展的形势和展望》的报告中介绍了我国分散风电发展的现状,梳理和分析了国家有关风电用地的政策文件,并提出四个创新:一是体制机制的创新,包括分散式风电与乡村空间规划的协调一致,投资项目承诺制,以县域为单位规划、简化项目审批流程,集体土地作价入股、共享风电收益,探索利用市场化交易机制体现分散式风电绿色能源价值等;二是加强在电网侧的建设能力,提升分散式风电的接入能力;三是推动风电行业的技术进步;四是与其他能源融合发展,多种能源形式结合、多场景互补协调发展。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清洁能源研究院低碳融合发展研究处副处长(主持工作)陈俊杰,将推动分散风电发展的相关思考分享给与会嘉宾。分散式风电发展整体处于提速阶段,累计装机已经接近千万千瓦的标志性门槛,即将进入规模化快速发展的窗口期,一方面,可利用基础设施,发挥就近开发利用、就近接入用电负荷的优势;另一方面,开发包括新型储能技术在内的综合能源,提高包括分散式风电在内的整体消纳利用水平和项目收益。他建议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实施细则,打通跨领域的衔接问题;积极探索分散式风电的融合应用场景和新兴技术;制定、完善有利于分散式风电发展的技术标准体系。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刘迎陆博士代表副院长李双成,向与会者汇报了“风电的生态环境效应”课题的推进情况,课题组通过文献梳理、实地探访等方式,研究了风电开发对温度、降水、蒸散发、气候,以及对物种多样性、土壤、景观、动物的影响。此外,还研究了海上风电对动物的影响和正面效应,风电场噪音及电磁辐射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生态环境友好型风电场的途径,包括发布行业指南及资讯,设计鸟类雷达监测、改进塔架设计、实施降噪技术、恢复植被等措施。
围绕分散式风电的实践与探索,来自华能河南分公司、南高齿、阳光电源(130.980, 7.60, 6.16%)的嘉宾详细介绍了他们在各自领域的创新与思考。
结合分散式风电开发及千乡万村驭风行动的实施,会议还组织一场专题讨论。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高级顾问刘维方主持,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新能源事业部副主任张晓朝、中国石化(4.140, -0.01, -0.24%)集团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国殿斌、中国广核(2.750, 0.02, 0.73%)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设计管理与技经部总经理牛海峰、广州发展(5.960, 0.13, 2.23%)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余华堂、青岛华斯壮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同华、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总经理吴玉杨,共同探讨了当下分散式风电领域的热点话题。
嘉宾们认为,在落实双碳目标,以及推动能源转型、绿色低碳能源发展的背景下,分散式风电是必不可少的一环。目前,分散式风电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主要为:一是分散式风电受接入电网等级的限制,对分散式的理解需要重新明确,希望为分散式风电的灵活性消纳提供政策支持;二是审批环节如何简化;三是开发建设时的环保问题;四是大力推进分散式风电相关标准的建设;五是安全问题;六是在用地方面要与乡村紧密结合,利益共享。嘉宾们坚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分散式风电一定能够遍布中东南部。